-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鴨打號:106.89.87.37從泛神論的角度來審視戰爭,看似非常宏大深刻,實則幼稚;導演哲學係出身,卻如同“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初中生拍電影,弱化故事情節,戲劇張力,雄心勃勃要通過影像展現哲學理論,卻隻能通過矯情旁白強行拖拽影片進行,大量的自然景,人物心理活動作用寥寥,遠遠遜色於《大兵瑞恩》,遑論《現代啟示錄》
- Kevster已上岸:36.61.204.221這個電影的重點是丁力同誌啊
- 可可兒:61.234.130.1873小時的童年囈語,雖考驗耐心卻沒有尿點。其實隻是亞曆山大一人的童年記憶,頗有城南舊事的感覺,但顯然老伯想講的很多,宗教,家庭婚姻,生死,真與假,愛與背叛。。。全程都在強烈質疑人生。
- 柳鳴.:61.233.68.200可能看的時候太小,囫圇吞棗,結論就是無感
- 海洋汽水:61.233.162.58#CC#改編自詹姆斯·瓊斯小說。馬力克隱居法國20年後複出的力作。主線是1942年間盟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與日軍的對抗,戰鬥間歇,鏡頭也融入了自然間光的律動,台詞將之稱為[生命光輝],包括哲學上廣義的所有生命,蘊含詩性,同時也進入了神學意義的象征界,即使這並不能阻止這個世界的自我毀滅。 正如普魯斯特曾說,“每一個天堂都必定是失落的”,馬力克在敘事圖像裏加入了許多著眼於精神深處的沉思。就像維特根斯坦的講法:“這種語言是人類有機體的一部分,與其同等複雜。”在漫長、密集和殘酷的戰爭情景下,士兵們在叢林裏的生與死,創造與破壞輪回交替,這一現實又引出海德格爾的觀點:即人類的根本錯誤是將權力和技術作為控製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將其謎團有機地寄託於其中,這種倫理衝突被馬力克編織到與自然(或神性)共生的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