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奧州向日葵:222.79.228.42不論《困在心緒裏的兒子》還是《the son》都有雙關的意思,攝像機同時在觀察Peter和Nicholas各自的兒子身份,表麵上困在心緒裏的是N但實則是P,所以鏡頭不斷在房間與辦公室切換;P是傳統的從父親手中獲得了陽具並成為了社會所期待的那類男人,但N的症結正在於此,致使他崩潰死亡的就是這種傳統大對體式的符號父親對兒子的期待所形成的環繞式壓迫。 其實片子不差,雖然最後強行要一個反轉去響應《The Father》,導演多少有被自己要拍三部曲的名號束縛住了,差僅僅是相對前作的差:畢竟前作太強了,不論對於空間/時間,對於真實/虛幻或者內核層麵的共同經驗上都堪稱完美。但拋卻那個前提這部也還算尚佳。 另外,凡妮莎的戲多少會讓人想到《女人的碎片》。
- 圓圓的豆豆:139.203.248.1709.0/10 分。這樣劇情是現在的天朝無法拍出來的。太靠近現實社會了。另外,那樣的人也不可能在體製中出現。這片的唯一問題,就是開頭很慢,對韓國社會不熟悉的人,半天都沒搞懂人設,角色,社會等級關係。。。像我這樣看了不少韓國電影的人,開頭都看了幾集就放下了,後來隔了一段時候後才重新開始一口氣看完。。。
- 李鳥:139.215.181.107從進場開始就讓你被動陷進他糟糕的生活中,而且生拉硬拽的讓你感受他(Peter)的家庭矛盾。被迫接下所有的爭吵 壓迫 懷疑,與前作徐徐鋪墊的真情感染帶來的舒適感完全是天壤之別。兩個兒子都在經曆著父權製下畸變的關愛和幾乎是缺失的陪伴(Peter與他的父親),兩代父親總是以一個成功者的命令般口氣指揮著兒子的情緒走向。而這一切的走向都是在導演Florian Zeller的指揮下進行著,他放棄了前作Father碎片化的敘事,改用平鋪直敘 讓故事充滿了支配感和單調性。而靠對白支撐情緒走向的方法很明顯也不成功。Nicholas至死我也不清楚誘發他抑鬱症的根本原因以及他最後的死和抑鬱症真的有關嗎?(作為一個抑鬱症患者*起碼曾經是 完全感受不到一絲救贖感)
- 悠悠蘭深深穀:61.232.59.163I watched in Design Minor while in GHP. There are things you try to tell yourself to forget. And then, you will.
- K-Major越:61.236.24.94上次看到這麽有誠意的小眾電影還是在上次, 作為中國版“菊次郎”太可以了, 喪子與尋父之間相互救贖,簡單的劇情卻感人至深,電影裏的創口貼太出彩,粘合了所有傷口卻沒法粘合淚腺,願每個小盆友都能有一場隻為他燃放的煙花…